30-40(8/38)
死亡率大幅度降低,安全性大幅度提高。
“师父,当年您就答应了我的。”她拜下去,苦求,“弟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也知道这样有什么后果。”
“但弟子真的有苦衷,请师父成全弟子吧。”
这个孩子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同。她若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,首座也不会对她另眼相看收为弟子。
许久,房中传出首座长长的一声叹息。
“阿弥陀佛——”
手里捏着这样能让几人掉脑袋的事,简直是一把悬在几个叔公脖颈上,随时能让他们亡命的铡刀。
几人冷汗涔涔,态度转了一百八十度,尤以三叔公为首,他咬着牙,却换了更柔和的语气:“君珩,你若要分家,便分吧,左右沈家这么多年越来越错综复杂,也是早该分分清楚了。”
另外几人也附和:“是,分吧,分吧。若有什么需要叔公们帮忙的你就说。”
少年就放下茶杯,笑吟吟道:“那就先多谢各位叔公了。”
离开的时候,沈观突然停下脚步。
少年露出一个恶劣又轻慢的笑容:“对了,听闻几个堂兄在郊外赛马,不慎摔断了腿,各位叔公快去看看吧。”
第 33 章 第 33 章
几个叔公听闻此事,都是大惊失色,往日看沈观的眼神也变了,相遇时再没了嚣张气焰。
伤筋动骨一百天,沈府的几个公子没好全前也没法再出来惹人嫌。
沈观将分家一事同姜清杳说过,又修书两封,分别寄往溪金和抚阳。
自立门户先得看宅子,冷脸侍卫自来京后,看了几处符合沈观要求的宅子,交给沈观来选择。
沈观将宅子的图纸给姜清杳看。
“清杳,你喜欢哪一处?”
沈观有些苦恼的指指图纸上两处比较大的宅子。
“我中意这处宅子,这个庭院后一大片竹林,正好到了夏天凉快,可以在这儿给清杳扎一个秋千,摆一处凉榻纳凉。”
三月里春和日丽,怀溪姜家热热闹闹。无他,因今日里他家的四姑太太回乡省亲,实在是一件喜事。
姜家在怀溪这地方也算是富足之家,只可惜出身不高。
他家最早是小贩出身,三代人齐心协力壮大了家业。到了姜老太爷这辈,主营桑茶生丝,捐了散秩,有了官身。
现在看着也是体面士绅,见官可以不拜,过堂可以有座,但真论起祖上,比那世代诗书传家的到底底蕴欠了许多。在读书人眼里不过暴发户而已。
好在他家家风尚可,家业大了之后也并不欺凌乡里,反倒乐善好施,修桥铺路,颇有贤名。如此,虽出身略差些,提到他家,读书人也点点头,称一声善。
尤其是老太爷的四女儿还高嫁了一户真正的书香世家,更是让人高看一眼。
说起来,都靠老太爷当年一念之仁。
那年京城有变,多少官儿被流放千里,许多扛不住苦,死在路上。
老太爷那会儿年还年轻,行走在外,便遇上这么一个。官差们只等着那人死了便就地埋了再上路。老太爷瞧着那犯官随行的男童凄苦中仍有一份镇定坚毅,恰是他向往的那种“读书人家的孩子”,一时动了善念,出钱给那犯官医治,救了人一命。
本以为就这样一段缘分随风散了便散了,谁知数年后那犯官平反起复,特特来到怀溪寻找当年的恩人。
昔日的男童也已成少年,边陲苦楚之地长大亦磨不去皎皎风姿。老太爷爱极。
许是太喜爱了,